|
|
地下综合体与多维城市基面整合设计初探 |
赖震洲1 杨建锋2 袁朝晖1,3* |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Underground Complexes and Multi-dimensional Urban Base Public Space |
LAI Zhenzhou YANG Jianfeng YUAN Zhaohui |
[1] |
方翰 沈中伟* 喻冰洁 彭迎澳 韩磊. 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 新建筑, 2025, 43(1): 122-. |
[2] |
马杰茜 沈中伟* 梁朋朋 潘亮宇. 基于Kano模型的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要素感知测量及优化
——以成都SKP为例[J]. 新建筑, 2024, 42(5): 80-86. |
[3] |
全雨霏 吴晓* 王雪妃. 总体城市设计下“城观山”眺望视廊导控路径初探
——以南宁市邕江两岸城市设计为例[J]. 新建筑, 2024, 42(5): 103-109. |
[4] |
刘元 倪冶 李锦嫱. “社区-城市联动”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探索
——以昆山中华园东村改造为例[J]. 新建筑, 2024, 42(3): 27-31. |
[5] |
褚冬竹 苏红. 精微链接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出入口设置特征与策略[J]. 新建筑, 2024, 42(3): 46-52. |
[6] |
蔡永洁. 巷弄“毛细血管”作为旧区风貌载体
——上海老城厢更新改造的教学探索[J]. 新建筑, 2024, 42(3): 16-21. |
[7] |
杨超. 条带
——一种结构化的原型图式与设计方法[J]. 新建筑, 2023, 41(6): 118-123. |
[8] |
张杨,张星,何依*. 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历史城区风貌导控与规划响应 ——以襄阳古城为例[J]. 新建筑, 2023, 41(4): 143-148. |
[9] |
王艾,黄也桐,郑方*. 从精准诊断、建筑策划到整合设计 ——以国家网球中心整体环境提升为例[J]. 新建筑, 2023, 41(3): 10-15. |
[10] |
曲冰. 基于街区立体形态簇群特征解析的城市形态分区研究[J]. 新建筑, 2023, 41(2): 120-125. |
[11] |
强丹,李恒佳,周子皓,叶宇*.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形态成熟度评价指征——以上海新老城区为例[J]. 新建筑, 2023, 41(1): 112-117. |
[12] |
叶宇,强丹,韩赟*. 计算性城市设计尝试 ——上海小陆家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计划[J]. 新建筑, 2022, 40(4): 94-99. |
[13] |
陈志敏,强丹,叶宇*. 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的三维步行网络优化 ——基于sDNA的精准城市设计尝试[J]. 新建筑, 2022, 40(3): 133-139. |
[14] |
吴亮,陆伟*,孙佩锦. 步行空间系统导控的核心目标与国际经验 ——以新加坡为例[J]. 新建筑, 2022, 40(3): 140-145. |
[15] |
史北祥,杨俊宴*,杨晓方. 多重尺度城市风环境构建的城市设计策略 ——基于城市安全的视角[J]. 新建筑, 2021, 39(6): 83-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