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孪生范式下建筑遗产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 |
黄海静1,2 谭洁1 郭鑫3 |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2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3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重庆,401120) |
|
The Path to Explicitizing the Tacit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the Digital Twin Paradigm |
HUANG Haijing TAN Jie GUO Xin |
[1] |
陶思旻 石洋*. 数据叙事:建筑遗产课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探索[J]. 新建筑, 2025, 43(3): 30-. |
[2] |
华乃斯1 梅洪元1,2* 张宇1. 数字孪生提升建筑设计研究物化品质综述
——以新加坡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63-. |
[3] |
林源. 转译与重构
——对建筑遗产测绘的本质、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J]. 新建筑, 2025, 43(2): 55-59. |
[4] |
李浈. 从“传统建筑测绘”到“历史环境实录”
——同济大学古建筑测绘教学实践的发展与探索[J]. 新建筑, 2025, 43(2): 31-35. |
[5] |
顾琰1,张若曦2*,王浩任3,陈凯雯1. 多层级建筑遗产保护认定中的空间分布驱动机制研究
——以福建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2): 108-115. |
[6] |
平辉,王镇林. 近代大学校园营建的本土群像与实践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合约章程与工程记录研究[J]. 新建筑, 2024, 42(6): 100-106. |
[7] |
张轶伟,刘尚,罗泽霖. 在地适应与场所营造
——深圳大学演会中心建造溯考[J]. 新建筑, 2024, 42(6): 107-113. |
[8] |
李哲,衣保锦,施雯馨,张玉坤,李严*. “数字发现”
——长城防御体系20年研究部分成果展[J]. 新建筑, 2024, 42(4): 110-115. |
[9] |
李海清. 元价值可能
——建造视野下遗产保护理念再思考[J]. 新建筑, 2024, 42(4): 4-10. |
[10] |
李新建,李岚. “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
——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对策[J]. 新建筑, 2024, 42(4): 11-16. |
[11] |
唐莉,姚正沙,曹谨韵. 遗产价值的建造维度
——从云南近现代三例建筑谈起(1900—1950年代)[J]. 新建筑, 2024, 42(4): 55-60. |
[12] |
宿新宝. 上海近代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出现、演变及其价值认知[J]. 新建筑, 2024, 42(4): 61-66. |
[13] |
关晓曦,陈志宏*,涂小锵. 越洋传播与跨境保护
——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建筑遗产保护修缮模式研究[J]. 新建筑, 2024, 42(2): 59-64. |
[14] |
张烨 崔宇 曲翠萃 王智聪. 数字孪生建造
——探索信息时代数字建造的新范式[J]. 新建筑, 2024, 42(1): 28-33. |
[15] |
杨灵,淳庆*,林怡婕,范友鸿. 近现代“大屋顶”建筑遗产的设计实践反思与修缮保护 ——以南京中山植物园办公大楼为例[J]. 新建筑, 2023, 41(4): 88-9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