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社空间设施共享的国外比较研究及启示
——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例 |
芮荣1 王琰1* 李志民1 陈冲2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
2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710002) |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haring of School-community Spatial Facilities Abroad and Its Implications: Case Stud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apan and Republic of Korea |
RUI Rong WANG Yan LI Zhimin CHEN Chong |
[1] |
郝心怡 仵皓雨 王宇骁 张昕*. 人工智能时代设计课程驱动的跨学科自主学习范式
——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交叉探索型设计课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24-. |
[2] |
陶思旻 石洋*. 数据叙事:建筑遗产课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探索[J]. 新建筑, 2025, 43(3): 30-. |
[3] |
董智勇 韩宛珊 彼得·布什*. 沉浸式交互
——探索扩展现实驱动的建筑设计新范式[J]. 新建筑, 2025, 43(3): 49-. |
[4] |
鲁安东 王洁琼. 跨学科语境中设计研究的范式转变[J]. 新建筑, 2025, 43(3): 1-. |
[5] |
赵敏君 涂颖佳* 徐苏斌. 传统建筑价值发掘与重构的双重框架
——以三位代表性建筑师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4-. |
[6] |
王建武1 贾濛1,2.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研究型设计模式探索
——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12-. |
[7] |
刘益清 陈玉婷* 冯祖函 汪廉子. 月球科研站人居空间系统设计要素框架研究[J]. 新建筑, 2025, 43(3): 19-. |
[8] |
孔哲 李海清* 傅秀章. 采光设计量化分析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教学探索
——以东南大学“度量圣光”设计课程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35-. |
[9] |
李昂. 可持续转型背景下建筑设计教学的跨学科模式
——以瑞士三所建筑院校的住宅设计课题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41-. |
[10] |
刘原原1 周颖1* 孙耀南2. 智能体模拟推动设计研究的范式转变
——从化繁为简到以简驭繁[J]. 新建筑, 2025, 43(3): 55-. |
[11] |
华乃斯1 梅洪元1,2* 张宇1. 数字孪生提升建筑设计研究物化品质综述
——以新加坡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3): 63-. |
[12] |
陈文东1,2 刘舒婷1,2 高慧3 陈承邦1,2 翁鑫威1,2. 微介入、大激活
——“建筑六式”指引下岭南明清古建筑群的活化新生策略[J]. 新建筑, 2025, 43(3): 74-. |
[13] |
魏春雨 李毅飞 刘尔希* 蒋康宁. 场所的多适性
——芒果马栏山广场设计[J]. 新建筑, 2025, 43(3): 70-. |
[14] |
方茗1 周凌1* 张雪楠1 全萍2. “未来学校”背景下中小学组团式学习社区的空间构建[J]. 新建筑, 2025, 43(3): 85-. |
[15] |
黄茜 寿妍璇 马嫣然. 基于情感需求的小学建筑立面色彩量化评价与设计策略[J]. 新建筑, 2025, 43(3): 9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