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骨”为“形”
——南书院改造的现代木构 |
马科元1 薛育红2 陈戈3 |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2 安徽皖农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肥,230041)
3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127) |
|
“Bones” as “Forms”: The Modern Wooden Structure in the Renovation in Courtyard G |
MA Keyuan XUE Yuhong CHEN Ge |
[1] |
谭峥,俞泉. 实验的纲领
——再探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初创十年的教育思想[J]. 新建筑, 2025, 43(4): 12-17. |
[2] |
张轶伟1, 2,孙聪1*,顾蓓蓓1. “泛设计”的空间认知
——深圳大学建筑类专业“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探索[J]. 新建筑, 2025, 43(4): 18-24. |
[3] |
王衍,袁亦雯,宋雨泽. 面向“附近”的“日常空间设计民族志”[J]. 新建筑, 2025, 43(4): 46-52. |
[4] |
汪原,尹若冰,彭越. 基于电影与游戏媒介的建筑空间设计教学实践探索[J]. 新建筑, 2025, 43(4): 60-65. |
[5] |
叶洋,李潼*,杨玉涵. 基于环境模拟的冬季街道空间对居民主客观情绪感知影响研究[J]. 新建筑, 2025, 43(4): 114-119. |
[6] |
辛善超,于楠,张睿. 根植中华传统营建体系的当代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以天津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 新建筑, 2025, 43(4): 30-37. |
[7] |
徐腾,周璇. 在美与丑之外
——武汉大学“建筑评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新建筑, 2025, 43(4): 66-71. |
[8] |
侯世荣1,仝晖1*,聂明正2. 共性与差异
——坎波·巴埃萨创作中的类型逻辑探析[J]. 新建筑, 2025, 43(4): 82-88. |
[9] |
王川1,陈诗宇1,朱嘉珺1,付雨陌1,汪妍泽2*. 虚拟场景真实程度对具身感知的影响研究[J]. 新建筑, 2025, 43(4): 102-107. |
[10] |
刘珩1, 2, 3,陈坚1, 4,肖靖1, 2,索菲亚·莱奥尼5,言语1, 2, 3*. 渐进式更新背景下的“小项目集群”设计教学探索
——从城市到建筑的知识、教学层次分析[J]. 新建筑, 2025, 43(4): 38-45. |
[11] |
陈永明1, 2,王世君2,梁俊辉2,彭长歆1, 2*. 具身性剖面:以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教学范式[J]. 新建筑, 2025, 43(4): 53-59. |
[12] |
王晖,刘梦嫚. 自然、传统与现实的交织
——嵩县三馆合一建设项目[J]. 新建筑, 2025, 43(4): 72-75. |
[13] |
赵亚敏,黄童涵. 循环建造理念下废旧木材的重组设计策略研究[J]. 新建筑, 2025, 43(4): 89-95. |
[14] |
何琪潇,罗锐*,董莉莉,张俊杰. 儿童独立出行与通学路径空间特征关联研究
——基于心智感知与身体形态的双重视角[J]. 新建筑, 2025, 43(4): 126-132. |
[15] |
李媛1, 2, 3,李林林1,李德新1, 2, 3*. 一种逻辑驱动的结构性能化设计方式
——从简支梁的截面作用假想模型推演谈起[J]. 新建筑, 2025, 43(4): 96-1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