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间的赋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学习中心 |
苏腾飞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
|
Fugue of Space: Library Learning Center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SU Tengfei |
[1] |
刘伯英 佘高红. 铁路遗产:保护与再生[J]. 新建筑, 2024, 42(5): 1-1. |
[2] |
单霁翔 李珂(整理). 中国文化遗产探索与展望
[J]. 新建筑, 2024, 42(5): 4-7. |
[3] |
王福永. 滇越铁路保护与利用
——在有共识的基础上合力共进[J]. 新建筑, 2024, 42(5): 26-29. |
[4] |
王若然 吕志宸 徐苏斌*. 从洋行贸易看铁路技术的传播
——以英国怡和洋行在近代天津的铁路建设为例[J]. 新建筑, 2024, 42(5): 36-41. |
[5] |
唐琦 杨金洁 朱雅坤. 英国铁路发展历程及遗产保护体系研究[J]. 新建筑, 2024, 42(5): 42-48. |
[6] |
夏海山. 中国铁路遗产文化价值概览[J]. 新建筑, 2024, 42(5): 8-13. |
[7] |
董贺轩 毛桦颖 赵孜冉 张飞*. 城市闲置铁路线活化利用的关键问题和设计策略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视角[J]. 新建筑, 2024, 42(5): 30-35. |
[8] |
朱晓明 林钰然 邓原. 更好的场所
——政府建筑师的角色转变及其在悉尼货运线更新中的呈现[J]. 新建筑, 2024, 42(5): 49-55. |
[9] |
刘杰 蔡雨晴 顾容竹*. 木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的设计建造一体化探索[J]. 新建筑, 2024, 42(5): 60-65. |
[10] |
欧振宇 赵志庆* 张轲. 铁路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新建筑, 2024, 42(5): 14-19. |
[11] |
胡映东 和欣蕊 关一立 董玉香. 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再生策略[J]. 新建筑, 2024, 42(5): 20-25. |
[12] |
郑兴 孙磊磊* 程玥彤. 从魏森霍夫到阿那亚
——群展建筑模式的考源、流变与当代范式[J]. 新建筑, 2024, 42(5): 73-79. |
[13] |
马杰茜 沈中伟* 梁朋朋 潘亮宇. 基于Kano模型的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要素感知测量及优化
——以成都SKP为例[J]. 新建筑, 2024, 42(5): 80-86. |
[14] |
张献泽 潘文特*.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设计方法综述[J]. 新建筑, 2024, 42(5): 66-72. |
[15] |
仲文洲 张彤*. 建筑环境调控话语的四个象限[J]. 新建筑, 2024, 42(5): 97-10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