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与黄印武谈乡村和遗产设计
黄印武 徐好好*
黄印武: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徐好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 *通讯作者(E-mail: arhaohaoxu@scut.edu.cn)
Tone: A Discussion about Countryside and Heritage Design with Huang Yinwu
HUANG Yinwu XU Haohao
摘要 文章是黄印武和徐好好的对谈。黄印武长期在沙溪、敦煌等地进行遗产保护和设计实践,徐好好也长期在广州、顺德等地进行相似的工作。文章基于保护建筑遗产和在遗产环境中设计的共同视角,从建筑师对乡村和乡村建筑遗产中的一些概念阐述开始,以黄印武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等设计为例,讨论了建筑师在遗产设计中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关键词 :
经历 ,
乡村 ,
遗产设计 ,
沙溪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Huang Yinwu and Xu Haohao. Huang Yinwu has engaged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design practice in Shaxi, Dunhuang and other places for a long time. So has Xu Haohao in Guangzhou, Shund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architects’ elaboration of some concepts of countryside and building heritage, then takes Shaxi Bookshop (designed by Huang Yinwu)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basic attitude and understanding in heritage design.
Key words :
experience
countryside
heritage design
Shaxi
[1]
方盈 汤诗旷. 文野形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 ——第27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 [J]. 新建筑, 2023, 41(3): 154-156.
[2]
党雨田,刘一丹,雷振东*. 多元社会化属性下的乡村设计及其策划方法应对研究 [J]. 新建筑, 2023, 41(2): 43-48.
[3]
玉潘亮,冯棣*. 权力更替与广西民居近代转型 ——以桂东南为例 [J]. 新建筑, 2023, 41(2): 109-115.
[4]
彭长歆,孙婧. 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活化 ——广东地区的实践与探索 [J]. 新建筑, 2023, 41(2): 11-17.
[5]
刘可南,林晓丹*. 置身于“技术网络”之中 ——关于乡村在地实践的思考 [J]. 新建筑, 2023, 41(2): 32-37.
[6]
司马蕾. 面向积极老龄化的社区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型 ——韩国敬老堂的经验与启示 [J]. 新建筑, 2022, 40(5): 94-99.
[7]
叶露,杜昱璇. 技术视阈下库哈斯的乡村研究 [J]. 新建筑, 2022, 40(5): 72-77.
[8]
罗德胤,唐文. 从村中小路到公共空间 ——松阳平田村三角地的空间演变 [J]. 新建筑, 2022, 40(4): 130-135.
[9]
叶露,王婷,吕晓倩,胡旭明*. 乡村半工业化建造的脉络、意义与启示 [J]. 新建筑, 2022, 40(3): 72-77.
[10]
徐丹华,张子琪*,朱炜,潘司文. 兼容还是互斥? ——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主客偏好差异机制解析 [J]. 新建筑, 2022, 40(3): 101-106.
[11]
宋丽美,徐峰*,袁正.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营建策略研究 [J]. 新建筑, 2022, 40(3): 122-127.
[12]
戴路,李怡. 口述史方法在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师海外研修中的应用 ——以建筑师马国馨访谈为例 [J]. 新建筑, 2022, 40(2): 46-50.
[13]
何韶瑶,屈野*,陈翚,李光宇,张梦淼. 中国乡村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J]. 新建筑, 2022, 40(2): 94-99.
[14]
李世芬,赵嘉依,杜凯鑫. 基于方言分区视角的环渤海乡村住居形态研究 [J]. 新建筑, 2022, 40(1): 120-125.
[15]
蒋楠. 乡村公共空间的融合营造 ——以南京横山村民服务中心及乡野公园设计为例 [J]. 新建筑, 2021, 39(1): 78-83.